大祥区罗市镇:切实打好基层人大工作“组合拳”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谢朋 分享  172025-07

红网时刻新闻7月17日讯(通讯员 谢朋)盛夏的罗市镇,骄阳似火,农忙时节“双枪”的季节到了。在稻穗飘香的田埂上,邵阳市大祥区罗市镇人大代表缪立平正俯身查看早稻长势、预测今年的收成,详细记录着种植户老徐反映的灌溉难题。“问题记在本子上,更要落到行动上!”缪立平郑重承诺。这朴素而有力的场景,正是罗市镇人大紧扣“三会三文”精神,以“组合拳”式的工作方法深耕基层民主沃土、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生动缩影。

为深入贯彻落实“三会三文”精神的核心要求,罗市镇人大立足基层实际,精准发力,系统谋划,全力打好一套环环相扣、务实高效的人大工作“组合拳”,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沃土上绽放出蓬勃生机,为罗市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大力量。

探索一种模式,人大调研“开渠引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大祥区罗市镇人大深知精准调研是履职的生命线。在“三法一条例两办法”及“法治护绿人大行”专题调研中,他们组织代表摒弃“办公室听汇报”的窠臼,将双脚深深扎进泥土,围绕中心工作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连续半个月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与种植大户、返乡创业者、普通村民、企业老板面对面交流上百次。全年精心组织4次专项调研活动,足迹遍布全镇11个行政村社区26家小微工贸企业。

对接两大主体,代表、群众“互为主导”

大祥区罗市镇人大工作的活力之源,在于激活代表履职动能与发挥群众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

代表主导作用绝非空中楼阁。大祥区罗市镇人大积极搭建履职平台,85%以上的代表进入乡村振兴、环境整治、教育医疗等专项监督小组,赋予其“硬任务”。代表小组活动会议制度亦成为常态,每季度至少一次聚焦具体议题深入研讨。代表夏正平在小组活动中领衔提出的《关于龙家桥水库左右干渠清淤整修项目》意见建议被列为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在人大持续跟踪督办下,镇政府当年即投入资金2万元,用于龙家桥水库左右干渠清淤整修,惠及周围近2000亩农田灌溉。

群众的主体地位得以夯实。大祥区罗市镇优化升级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民意“蓄水池”,全年接待选民93人次,收集各类建议诉求42条。罗市镇人大主席团根据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迅速组织代表视察,形成监督意见书,有效缓解了民生痛点,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做优三项功课,示范引领“以点带面”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大祥区罗市镇人大深谙此理,坚持在“三项功课”上精雕细琢,以扎实内功推动整体工作提质增效。

做优“人大基本要求”的功课,关键在于规范化建设。大祥区罗市镇人大制定完善《罗市镇人大主席团议事规则》《人大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7项,为代表履职提供清晰路径。代表培训也实现了常态化与精准化,全年组织宪法法律、乡村振兴政策、“三法一条例两办法”执法检查、镇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等专题培训3场,代表参训率达80%,履职能力显著提升。

做优“人大监督实效”的功课,核心在于敢于较真碰硬。大祥区罗市镇在年度环境状况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监督中,人大创新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代表小组”联合检查模式。代表们与环保专家一起深入重点企业、河流断面、垃圾处理点,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发现并形成问题清单。持续跟踪问效下,推动关停整改违规小作坊1家,完成镇域内造纸厂污水处理达标排放,书写了碧水蓝天的“人大监督答卷”。

做优“人大执法检查”的功课,重点在于保障法律“牙齿”有力咬合。大祥区罗市镇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湖南省安全生产条例》4项重点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6项重点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7项重点内容开展执法检查,坚持“全面排查”,党政“一把手”带头明察暗访,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多部门协同联合执法检查。横向到边摸排,积极发动镇村两级党员干部群众、“两代表一委员”“片组邻”等先锋代表参与安全生产摸排,先后对“九小”场所、多合一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工贸企业等开展全面摸排,发现22起安全隐患。纵向到底整改,严格落实重大安全隐患“一单四制”管理制度,针对排查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一般安全隐患分门别类建立整改台账,实行挂图作战、整改销号。先后排查发现重大安全隐患5个,一般安全隐患17个,2个一般安全隐患问题正在进行整改销号,剩余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畅通四大渠道,责任践行“落地生根”

大祥区罗市镇人大工作的生命力在于贯通上下、连接左右。罗市镇人大精心构筑四大核心渠道,确保党的意志、人民心声、发展要求、履职责任顺畅传递、落地有声。

畅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渠道,用好“指挥棒”。大祥区罗市镇人大自觉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工作全过程,严格执行重大事项、重要会议、重点工作向镇党委请示报告制度。党委的“指挥棒”指向哪里,人大的力量就汇聚到哪里。在镇党委作出“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后,镇人大闻令而动,迅速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形成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我镇营商环境的建议》成为党委政府施策的重要参考,推动“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升级,服务效率提升30%。

畅通“始终服务中心大局”渠道,架好“广播台”。大祥区罗市镇人大善用“广播台”,及时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路线图、任务书传递至每一位代表和广大群众。在重点项目征地拆迁攻坚期,人大组织代表深入涉及村组,既宣讲政策“大道理”,也倾听群众“小诉求”,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5起,有力保障了省重点项目光伏发电项目的顺利落地,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服务发展的实际效能。

畅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渠道,打好“基础牌”。大祥区罗市镇人大打好“基础牌”,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走深走实。从项目征集初选、代表审议票决,到实施过程监督、完成效果评议,代表全程参与、人民全程监督。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涵盖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稻田灌溉、渠道清淤等,件件关乎民生冷暖。在人大的有力监督推动下,所有项目当年均高质量完成,解决了一批群众牵肠挂肚的难题。

畅通“始终加强自身建设”渠道,当好“清道夫”。大祥区罗市镇人大主席团带头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

强化五个结合,成效带动“满园春色”。

大祥区罗市镇人大工作的动力源泉是善于运用系统思维,将五个关键维度紧密结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与“政治要求”相结合,确保方向不偏。大祥区罗市镇人大工作时刻对标对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在罗市落地生根。每一项监督议题的选定、每一次执法检查的开展,都首先考量其政治意义,确保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与“制度设计”相结合,夯实履职根基。大祥区罗市镇人大不仅严格遵守《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等上位法,更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完善镇级人大组织制度、代表工作制度等,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代表依法履职、人大规范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与“人民实践”相结合,汲取源头活水。大祥区罗市镇人大工作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无论是调研选题源自群众呼声,还是监督重点聚焦民生痛点,或是代表议案建议凝结着民间智慧,都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在推动解决“留守儿童暑期看护难”问题时,代表们充分吸收村社区已有的“邻里互助”经验,建议政府加以引导扶持,最终促成“暑期公益课堂”覆盖全区,惠及儿童300余名。

与“法定职责”相结合,恪守权力边界。大祥区罗市镇人大始终在宪法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开展活动,做到履职不缺位、尽责不越位、监督不错位。无论是监督政府工作,还是开展执法检查,都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确保人大职权的行使既充分有效,又规范有序。

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力求精准破题。大祥区罗市镇人大工作坚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无论是聚焦产业发展的瓶颈、环境治理的短板,还是民生保障的弱项,都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在监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时,代表们揪住垃圾清运不及时、运维机制不健全等症结不放,持续发力推动问题解决,最终促成运维长效管理机制建立。

大祥区罗市镇人大这套务实创新的“组合拳”,既是“三会三文”精神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也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崭新路径。它深刻表明:唯有植根人民沃土,精准对接时代脉动,不断探索履职新路径,人大制度才能在基层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与感召力,为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图景贡献坚实而独特的基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