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兰蓉乡新寨村,一条20米长的硬化田埂路成为村民口中的“民心路”。这条由县人大代表阳石群自费拓宽的田埂路,不仅解决了近200亩稻田的农机通行难题,更折射出新时代基层人大代表“舍小我、为大家”的为民情怀。阳石群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会三文”精神,用汗水浇筑起代表连心桥,生动诠释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内涵。
阳石群为村民出资、拓宽田埂路。
以“三会”聚民智: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阳石群始终将“三会”制度作为履职抓手。在人大联络代表小组活动会上,他主动提出“田埂拓宽硬化”议题,通过实地勘察,广泛听取群众对路宽、材质等细节的建议;通过商议,他详细制定施工方案,协调材料采购、材料运输等具体问题。这种“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协商民主实践,使田埂路项目“个人善举”升级为“集体行动”,获得乡人大主席团的充分认可和支持。
以“三文”润民心:从“物质帮扶”到“精神滋养”。阳石群深谙“三文”建设对乡村振兴的深远意义。他不仅通过“物质帮扶”解决村民燃眉之急——让出自家田地、赠送稻谷、养护村道,更注重“精神滋养”:为学生捐赠学习用品,组织村民开展农耕文化传承活动;利用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政策宣讲时融入苗族山歌元素,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这种“物质+精神”的双重关怀,有效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文化自信。
阳石群为本乡会龙村2组八旬特困老人罗庚翠捐赠大米和菜油。
以“三实”践初心:从“代表身份”到“百姓家人”。阳石群的履职之路贯穿“三实”作风:用“实在行动”兑现承诺,连续多日冒雨施工;以“真实情怀”贴近群众,坚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凭“实干精神”破解难题,多年无任何报酬地巡护、养护村组道路。他常说:“人大代表不是荣誉,是责任。”这种扎根泥土的担当,使他成为村民口中的“阳大叔”,而非“阳代表”,真正实现了从“职务身份”到“百姓家人”的转变。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阳石群的故事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三会三文”精神的实践路径。他用“协商于民”的智慧破解发展难题,以“文化润心”的温度凝聚奋进力量,凭“实干担当”的厚度筑牢为民根基。这种扎根基层的代表履职模式,正是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提供了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