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武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26年1月1日起实施

来源:红网 作者:戴瑾昕 周旭芳 顾艳 分享  052025-11

红网时刻新闻11月5日邵阳讯(记者 戴瑾昕 通讯员 周旭芳 顾艳)11月5日,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在武冈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详细解读《邵阳市武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相关内容。该《条例》的实施,将为推动武冈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和保护提供坚实法律保障。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博文出席发布会。

微信图片_20251105165326_1359_147.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介绍,该《条例》是邵阳市制定的第十六部地方性法规,也是第一部专门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已于2025年9月1日邵阳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25年9月26日湖南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查批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十六条,提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实施、公众参与的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解决名城保护中的重大问题,同时明确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各自职责,以利于保护工作统一部署、统筹推进。《条例》围绕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武冈城墙、穿城河、近现代革命遗存、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等七个方面的名城资源,区分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分别予以规范,形成了名城资源保护的“组合拳”。《条例》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最为突出的消防安全和危险房屋治理两个重点,分别设置条款进行规范,保障武冈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

法规对未经批准擅自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对历史建筑进行外部修缮装饰、添加设施以及改变历史建筑的结构或者使用性质,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对武冈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格局、历史风貌或者历史建筑构成破坏性影响的违法行为进行了细化,依据上位法作出处罚规定,未增设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

微信图片_20251105165327_1360_147.jpg

武冈丝弦表演。

记者了解到,武冈,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置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拥有“千年王城、福地武冈”的历史底蕴,完整保留了“两山环抱、资水绕城、渠水穿城、三城并置”的城池格局和历史风貌。

多年来,武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现留存有西直街、木货街、穿城河、太平门、和合街等5片历史文化街区,23条街巷,103处集中成片的历史建筑。现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2处(104个点),包括武冈城墙、黄埔军校二分校旧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文庙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共24项,其中丝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武冈卤菜制作技艺等5项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本次立法,坚持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从历史城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三大要素入手实施整体保护,强调实现古城“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

下一步,武冈市将深度挖掘武冈历史文化内涵,传播古城历史文化与保护动态,打造有辨识度的古城文化IP;持续擦亮“大明芳华·锦绣非遗——沉浸式体验穿越古今之旅”文化品牌,力争2028年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会上,邵阳市人大相关委室及邵阳市司法局、武冈市有关单位就立法背景、武冈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关情况及推动名城保护法制化的总体考虑、规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回答了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