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基层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纳入2017年重庆市重点民生实事实施范畴的建议

来源:重庆人大网 分享  132017-08


关于将基层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

纳入2017年重庆市重点民生实事实施范畴的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一边是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看病贵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另一边却是基层卫生院门可罗雀,处境尴尬。

一、建设基层卫生院职工周转房的必要性

(一)基层卫生院不可或缺。基层卫生院是医疗卫生体系的基础,是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枢纽,重庆市所有卫生机构中基层卫生院数量占比超过90%,担负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上级医院转诊急危疑难重症病人等职责,并负责辖区村卫生室的行业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在整个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把专业人才留在基层的重要手段。基层卫生院要持续健康发展,除了良好的就医环境和齐备的诊疗设备外,留住专业人才是关键。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就其本质而言,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流失已经成为基层卫生院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以江津区为例,我区现有卫生机构中除城区医疗单位外,近80%的基层卫生院急需改造建设医生周转房,共需560套。

二、基层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上级对基层卫生机构职工周转房投入不大。近年来,国家虽逐步加大对基层卫生事业的投入,长期困绕基层卫生院业务用房不足、医疗设备陈旧、简陋等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在建设过程中,上级重点支持基层卫生机构提升医疗诊疗能力,主要建设医院业务用房、购置医疗设备等,职工住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并未及时跟进,导致基层卫生机构职工住房缺乏。

(二)基层卫生院自身“造血”功能不足。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基层卫生院由以往的盈利性医疗机构转变为公益性非盈利医疗机构,主要服务重心向预防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转变。因此,在没有上级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基层卫生院完全无力自筹资金修建医生周转房。但因基层卫生院不能解决医生住房问题引发的人才流失不容小觑。以江津区为例,平均每年基层技术骨干流失80人左右,其中无房是人才流失主要原因之一。

三、意见建议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与民生协调发展,自从实施重点民生实事以来,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切实解决城乡交通、教育、卫生、扶贫、社会救助等一批突出的民生领域问题,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卫生事业发展联系着千家万户,基层卫生院更是服务广大群众的前沿窗口,只有想方设法让医务人员安心留在基层工作,才能使基层卫生院能真正成为老百姓看病就医的首选。因此,建议将将基层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纳入2017年重庆市重点民生实事实施范畴。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根据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划分,综合考虑地方财力,建议按照“分轻重缓急、填平补齐”的原则推进基层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

二是坚持“标准适度、经济适用”的原则,参照国家对基层卫生院周转房建设面积的控制标准,建议每套周转房面积控制在35平方米以内,且优先考虑通过现有闲置设施改建的项目,坚决杜绝超标准建设。

三是由于从2017年开始,国家已明确不再用中央资金支持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建议将基层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建设纳入重庆市级统筹资金安排范畴,建议对改造项目按照5万元每套进行补助,按照市、区县两级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承担建设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