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点”服务“大民生” 邵阳市建强管好用活暖心联络站

来源:人民之友 作者:尹锦明 分享  102025-02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平台,提供了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载体,建立起联系人民群众的长效机制,提高了基层民主的开放式参与程度。

图片

2024年7月26日,邵阳县长阳铺镇人大代表集中进站参加法治护绿行动。

邵阳市人大常委会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省人大常委会领导来邵阳调研时强调的“代表履职的重要阵地是各级代表联络站,要切实管好用好”要求,深入推进代表联络站“建管用”升级,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站稳政治立场、履行法定职责,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在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上实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展现新气象。

全市已建成人大代表联络站824个,其中乡镇(街道)254个、村(社区)563个、产业园区6个、金融行业1个,初步形成“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的联络站点体系。

把准政治定位,抓牢顶层设计

坚持高位推动。邵阳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联络站“建管用”工作,多次研究审议该项工作。要求全市人大系统将联络站点建设成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阵地,成为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基层民主的重要平台,成为强化代表意识、提升履职能力的重要载体。

坚持优化设计。出台《关于加强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建站原则,统一开展“逢6进站找代表”活动,在全省率先明确“九有”标准:有工作场所、有办公设施、有组织架构、有代表信息公示、有工作制度、有工作计划、有活动开展、有台账记录、有网络平台。健全完善代表联络站运行管理机制,为代表学习、调研、座谈交流等活动提供保障,推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坚持互比互促。先后召开全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工作座谈会、全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平台建设现场会,对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代表进站履职情况进行集中部署调度。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因地制宜、积极落实,进一步细化创建方案,大祥区、双清区等多地对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完成时限及经费来源做出了更为详尽的规定,呈现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积极开展示范性代表联络站的评选,新邵县严塘镇白水洞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获评省级示范性人大代表联络站,邵东市宋家塘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洞口县高沙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等12个基层联络站获评市级示范性人大代表联络站。

图片

2024年3月5日,新邵县严塘镇白水洞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集中培训,并表彰了优秀代表,激励代表追超赶拼、奋发作为。

注重建章立制,抓紧规范管理

代表进站全域覆盖。邵阳市人大常委会遵循就近就便、不重复交叉原则,组织全市1.5万余名各级人大代表编排到各人大代表联络站,实现代表“扫码进站”和“码上找代表”双向覆盖。各站点内公开站点职责、受理群众意见建议范围和处理制度,代表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等均对外张贴,做到“两个公开”。武冈市文坪镇群众通过“码上找代表”向某代表反映罗文公路沿线破损严重,该代表收悉后,按程序提交建议,该建议被列为武冈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曾经的旧马路蝶变为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履职管理全程纪实。持续提高代表履职水平,将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纳入各级人大常委会举办的有关培训内容,依托省人大干部培训基地、市委党校每年举办履职培训班,本届内代表培训全覆盖已完成。制定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管理评分办法(试行),实行“一人一档、一事一记”,结合代表履职具体情况,每年对市人大代表进行量化评分,选出一批履职优秀的人大代表在全市推介,解决代表履职管理无依据、无标准、无成果的问题。

意见办理全面推动。按照分级分类处理原则,建立反应迅速、职责清晰、灵活有效的处理机制。引导代表认真研究分析群众所提的意见建议,经深入调查研究,推动问题解决。联合市政府办制定出台《关于在我市全面实施人大代表向12345热线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通知》,在12345热线中设立人大代表通道,建立代表基本信息库,明确代表反映情况的办理流程和反馈机制。

图片

2024年10月16日,邵东市宋家塘街道代表联络站召集部分人大代表和干部及居民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突出提优赋能,抓实作用发挥

领导垂范树表率。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制定《邵阳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市人大代表制度》,每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4至5名市人大代表,每年进站联系代表不少于2次,为常态化开展活动提供示范引导。推动建立“一府一委两院”领导班子及部门主要负责人联系代表工作机制,推行有关单位负责人进站与代表、群众面对面沟通,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微”意见。市教育局局长通过进站了解到某县城区学校中级职称岗位比例偏低且已满、优秀的初级职称教师无法晋级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以工作实绩为导向,将该校中高级职称提高一定比例,有效缓解了这个矛盾。

撬动民生促实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市各站点全年组织3000余次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真正让代表“动”起来、履职“活”起来、效果“实”起来。如新邵县严塘镇白水洞片区人大代表联络创新基层治理,全年召开26次院落会议商讨身边事,推动白水洞村杨柳片安置地新建20吨的化粪池及配套的人工湿地等一大批民生实事,助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北塔区状元洲街道九江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响应湖南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阳花”行动的号召,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先后扎实开展涉及亲子沟通、防性侵、防孩子沉迷手机、防溺水等精品课程45场,惠及近3000名学生家长,赢得良好的社会反响;邵东市宋家塘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聚焦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拆除皮具工贸园违章建筑1.7万余平方米、北苑广场居民小区违章建筑3000余平方米,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网上赋能显优势。“两个联系”机制更加健全,全市共建成824个“线上”代表联络站,实现省市县乡四级代表联络站“一线联通、一键直达、一屏共览”。突出“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要求,推动代表进站开展调研、检查等工作。2024年7月26日,依托网上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集中进站参加“法治护绿人大行”活动,全市56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近70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集中进站履职参加活动。2024年来,通过群众扫码找代表,共收集群众建议2000多条,共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682件,让“民生”与“民声”实现同频共振,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作者系邵阳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