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多剂“药方”化解大班额

来源:邵阳日报 分享  012018-11

今年秋季开学招生的华夏方圆小学位于大祥区大祥路与双园路交叉口,可增加2000个学位,有效缓解中心城区的学位压力。邵阳日报记者 申兴刚 摄          

去年开学招生的双清区志成小学位于建设南路红旗河附近,新增学位上千个,有效化解周边学校大班额问题。邵阳日报记者 申兴刚 摄


《湖南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规范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的法律保障,是缓解“上学难”和破解大班额问题的首要条件。

为切实保障《条例》在我市的贯彻实施,督促我市积极化解大班额,今年上半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深入全市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执法检查及调研,最终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

目前我市共有义务教育学校2245所、班级19814个、学生91.86万人。为改善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情况,推进全市化解大班额工作,我市采取了系列措施。一是编制了《邵阳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4—2030)》及《邵阳市中心城区幼儿园布局规划(2014—2030)》,教育资源布局有章可循。二是成立了高规格的学位建设委员会,协调解决全市大班额问题,并于今年4月下旬召开了全市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行动工作推进会。三是制定下发了全市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及城区三年攻坚计划,按照“一县(市、区)一策”“一校一案”,分区域、分年度、分阶段,按计划化解大班额。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调研中发现,大班额、超大班额问题仍然存在,在一些地方仍然较为严重,其中大祥区、隆回县、邵东县、新宁县及市本级问题较突出。

调研组在实地调研走访中还发现,《湖南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尽管早就出台,但在一些地方《条例》贯彻实施存在学习宣传不到位、《条例》社会知晓度不高、专项规划没落地、配建标准难落实、监管机制未形成、城区公办幼儿园学位紧缺等问题。按照《条例》第六条规定,规划建设一万人以上居民住宅区的,应当规划配置幼儿园、小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真正达到一万人以上规模的开发楼盘非常少。有些楼盘就算达到了规定人数,也没有按标准规划配置中小学校和幼儿园。

另外,化解大班额方面还存在建设金紧张、教师缺员严重等问题,次生性问题不容忽视。当前,由于化解超大班额时间紧、任务重,一些地方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措施,随之产生新的问题:一是将导致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无法就近入学;二是生均面积“雪上加霜”;三是挤占教学功能室;四是造成“大校额”。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好《条例》,解决好大班额问题,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学习宣传,提高《条例》知晓度。各级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站位、增强法律意识,进一步提升对《条例》重要性的认识,用最真的感情、最硬的措施、最大的投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出台配套措施,落实《条例》相关规定。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要成立专门的协调领导机构,各职能部门参与配合,将《条例》中规定的职责压实到各部门,形成协作联动机制,及时解决有关问题。二要完善专项布局规划。市、县(市、区)两级规划部门要按照《条例》要求,会同教育部门编制完善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将规划内容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并向社会公布。三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市政府要按照《条例》规定,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兄弟市的经验,尽快制定出台我市实施细则。

——加大财政投入,大幅扩增学位。一方面要多渠道筹措与整合资金,另一方面要扩大城区教育资源供给。要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原则,千方百计地增加和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为新建学校打好基础;有效扩大城区办学规模,严格按《条例》要求规划配建学校,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和大班额问题;开辟学校建设“绿色通道”,简化学校报建手续,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一站式”办公服务,加快新建学校建设步伐。

——均衡教育资源,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一要补齐乡村教育短板,继续开展“改薄”和合格学校创建工作,大力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实施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二要积极推进近郊学校标准化建设,留住优秀教师,让学生回流,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压力。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一是教育部门要联合编办、人社等部门,按照师生比要求核定教师编制,加大教师招考力度,配齐配强教师队伍;针对学科结构不合理、学校偏远留不住教师等问题,研究具体对策,简化程序,及时做好余编中小学教师的补员工作。二要注重业务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创新办学模式,吸引民营资本发展教育。一要充分发挥教育品牌的引领辐射作用,采取“名校加新校、名校带弱校、名校办民校”等形式,推进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整体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缓解“择校风”带来的大班额问题。二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发展我市基础教育,为政府分担办学压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