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已于2012年7月1日实施,照此标准,自来水需检测106项指标,全部达标的自来水接近直饮水标准。目前仍有南京地区自来水存在安全隐患的报导,而且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自来水水源也未能幸免于难,水源也遭受各种环境激素、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等污染,这对我们的自来水水质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目前水质不合格的事件非常少见,但从一些特例事件的后续追踪及官方表态中不难发现,出厂水质的检测把关不够严格,再加上从水厂到用户环节的水质输送途中仍存在不安全因素,用户对入户水质仍存疑虑。污染的水是可以通过饮用、皮肤接触等多种渠道进入人体内,水象空气一样,对每个人是无可选择的,提高水质是远比修马路、修高铁更重要的民生工程。
为全面加强我区的自来水水质,让百姓用上放心的自来水,特提出以下的建议:
一是全面提升水厂的水质处理工艺。传统工艺主要处理灭杀水中微生物,如果水源被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所污染,传统工艺就力不从心了需要深度处理,即通过臭氧、活性碳等技术,清除各类有机、无机化合物,使污染水达标。目前我市部分水厂尚不具备深度处理工艺,需加强水厂的技术升级。
二是全面加强水质的检测能力。新标准规定水质检测有106项指标,而目前我市的一些水厂自己仅能做几项常规的检测,需要做全面检测时需取样送至市内检测点检测,导致了一些水厂检测不严格。
三是增加水质检测的频次。对每批出厂水,水厂自检自测,检测项目也就几项常规。现行新标准的106项检测,地表水厂一年只需要检测两次,地下水厂一年检测一次即可。检测次数少,一些水厂可以避开水质不合格风险高的月份。所以检测时合格,不代表不检测时就合格。
四是及时公布水质检测,让百姓放心使用。尤其是当污染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客观地公布水质检测情况,保证群众知情权和选择权。
五是全面落实供水管网的更新,减少二次污染。
六是要加快建设城市备用水源地,强化保护举措,保证水质安全。
七是加大对自来水水质达标的财政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