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市级南水北调博物馆放在郧阳岛建设的建议

来源:湖北十堰市 分享  132017-08
关于把市级南水北调博物馆放在郧阳岛建设的建议
  
  2010年3月24日,国务院南调办领导在武汉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汇报工作时,初步议定由中宣部、文化部、国务院南调办和地方政府共同筹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博物馆。从“饮水思源”的角度考虑,将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博物馆建在中线源头十堰市更具深远意义。
  
  南水北调博物馆应该是一个大型综合性博物馆,能全面反映工程中工程建设,文物抢救,历史文化,华夏文明,移民外迁,库岸治理,即将消失的生态环境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郧县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特别是以恐龙和恐龙蛋为代表的古生物化石数量众多;以“郧县人”、“梅铺猿人”为代表的古人类化石享誉世界;南北文化交流的“青龙泉三期文化”学术价值重大;夏、商、周文化集中的辽瓦店子遗址填补了南方地区本时期历史文化空白,以区域名称命名的“辽瓦店子文化”表明在学术上的重大成就;以乔家院为代表的春秋中晚期至战国墓地表现出绚丽的方国文化;以韩家洲、龙门堂为代表的两汉帝国文物点量大、面广;以李泰墓地为代表的精美文物见证了大唐的盛世华章;500年郧阳府、204年郧阳抚治留下了精美建筑和众多文化遗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杨献珍高风亮节和丰硕理论建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建设时期留下的众多文物和郧阳民俗文物特色鲜明。郧县文物呈现的十大亮点表现了郧县文物的丰富内涵及广阔外延。郧县文物涵盖各个时期、各种类别、自成体系,湖北独有、中国罕见。南水北调水源区湖北段涉及文物点180余处,郧县独占105处,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和考古标本。因此,湖北省十堰市是水源区的代表,郧县是湖北历史文化的重要区域,也是工程建设的参与主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博物馆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博物馆项目落户郧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中心区位优势的需要,是传承区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需要,是水源区永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的政治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是水源区特别是郧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的客观需要。
  
  根据十堰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关于“统筹城乡,区县一体,市县共赢,对接发展”的发展战略部署和当前十堰市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布局(十堰市已经建成市级博物馆,武当山博物馆已对外开放,丹江市博物馆即将竣工,作为文物富集地区的郧县目前尚无与文物地位匹配的博物馆),郧县现有的博物馆系上世纪70年代建成,因建筑面积小,展厅和库房严重不足,不仅不能适应当前展陈和对外开放的实际需要。从郧县库区文物的抢救、保护、利用、安全的迫切需要出发,建议市政府充分考虑郧县库区两次淹没、两次搬迁、三次移城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至今尚未摆脱贫困的实际,将南水北调博物馆建设项目落户郧阳岛生态文化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