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提议:适度提高中心区行车成本

来源:武汉人大网 分享  132017-08

  城市道路越修越多,却缓解不了拥堵之痛;建设生态宜居都市,雾霾天却越来越多。记者1月5日发现,本届“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在呼吁治堵、治霾时,开始更多的把目光焦点放在了“车”上。

  十多年来,市人大代表王当强每天上班从汉阳到三阳路,沿途先后修了航空路立交、循礼门下穿通道,但拥堵却是常态。

  “这就是个恶性循环。”市政协委员莫颖说,路修得越多,买车的越多;街头工地越多,越拥堵;而越来越多的工地、汽车,加上拥堵,城市的空气污染也就越严重。

  这几年,武汉机动车年均增长12.7%,其中目前主城区约有机动车90万辆,且每月增长9000辆左右,2013年底突破150万辆,较一年前增长约18万辆。而来自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直接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超越工业排放,成为我市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特别是商业中心周边,拥堵导致空气中污染物比平时高出6倍。

  代表委员们认为,市民“不加考虑”地驾车挤向城市中心区,耗费了巨大的建设成本、时间成本和环境成本;着眼长远,政府在继续加快路网建设同时,可适度提高中心区行车成本来控制车流量和市民出行习惯。

  市政协委员孙惠勇说,升级油品就是一种提高驾车成本的方式。今年,武汉全面推行国4汽油,今后还应尽快推行国5汽油。还有代表委员则建议车进二环内交拥堵费,停车收费适度提高标准或按峰收费,加强对乱停乱放的管理。

  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调查显示,武汉机动车短距离出行比例高,低于5公里的短途出行,占全部小汽车出行的37%。这意味着,不少市民打瓶酱油、买根葱都在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