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会议汉阳代表团全团审议掠影
“投影仪准备就绪了。”工作人员一旁示意。
1月7日下午,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汉阳代表团第二次全团审议还有5分钟就要开始了。会务工作人员除了日常的会前准备之外,还把一台大的投影仪摆放到一角,一番调试后,会议即将开始。
“可能今天有代表要用PPT发言吧?”“是不是哪个高校的代表要发言?"前来旁听的媒体记者纷纷议论。“今年我们全团审议代表发言都是用这种形式。”市人大代表刘启社笑着插话。
对于汉阳团的市人大代表来说,PPT这种发言形式并不陌生,从本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始,就被代表采用。这种图文声并茂的表达方式得到了代表们的广泛认同。
“我感觉咱们团的讨论上了档次,如果说以前的讨论更像‘大杂烩’,那么今天我感觉就像一场专业的研讨会,规划、城建、文化方方面面有理有据,感性直观。”市人大代表胡曙光笑言。
打造城市阳台
“武汉正在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三镇均衡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主城区要依托‘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自然格局,逐步完善汉口、武昌、汉阳的功能,促进一体化发展。”市人大代表沈已东开宗明义地向代表们解释,加快汉江两岸的开发建设,能够实现“两江四岸”均衡发展,提升主城区核心地位和促进汉口、汉阳的一体化发展。
“汉江两岸作为‘两江四岸’的核心区域和‘滨江文化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回溯城市本源、反哺城市之根,成为提升武汉城市文化品牌、展现滨江景观形象的重要区域。”他继续道,“汉江两岸区域是中央活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有利于提升中央活动区功能定位,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强主城区的核心地位。当然,汉江两岸的建设有助于加速汉口、汉阳的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三镇均衡发展这个作用也不容忽视。”
原本只停留在规划上的关键词经过“专业人士”的一番解释,汉阳团的不少代表只觉茅塞顿开。不少代表议论,“汉江的作用应该尽快的发挥啊”,“汉口江滩有声有色,我们汉江也该搞一下文化旅游了吧”。
似乎是听到了代表们的低语,沈代表笑着说:“其实针对汉江两岸的开发,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完成《汉江两岸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规划研究范围东起入江口,西至三环线长丰桥,北至南泥湾大道、解放大道、建设大道,南至汉阳大道,长约14.5公里,总用地面积为44.8平方公里。重点规划范围自入江口到江汉六桥,长约11.6公里,总面积约19.8平方公里。”
“既然已经列入了规划,为什么感觉变化不大呢?”又有代表发问。
“是的,汉江南岸建设的确相对滞后于汉口、武昌。”沈代表坦率地说。据了解,由于汉阳沿江道路建设的滞后,对于汉江南岸的开发建设带来了诸多不利。
“晴川桥到江汉六桥沿江道路(知音大道)总长11.1公里,道路红线宽度30-40米,现仅有江汉一桥到月湖桥段(1.8公里)按规划形成道路,占规划道路总长的16%。道路建设的滞后,致使交通不畅,成为阻碍汉江南岸开发建设的重要因素。”沈代表所提到的沿江道路建设滞后的问题,立即引起其他代表共鸣,纷纷议论。
“我个人觉得除了要尽快按照规划加快沿江大道的建设以外,加大汉江南岸招商引资、土地整合及开发建设工作力度也至关重要。”俗话说筑巢引凤,但是汉阳似乎从来就不缺少“凤凰”,“整合龟山风景区资源,打造城市‘中心阳台’”,沈代表笑着说。
将汉阳称之为武汉的“城市阳台”,这是汉阳人倍感骄傲的。2012年8月16日,唐良智市长在听取武昌、汉口、汉阳等工作汇报会上提出“将龟山月湖打造成武汉的阳台,成为武汉市民和外地游客赏玩的标志性城市景观区”。试想站在“城市阳台”惬意地欣赏江城美景、大江东去、一桥飞架南北的胜景该是多么美好。
借力知音文化
“最近,我们听说,武汉市首部‘文化产业振兴计划’正式出台,计划中提出在2012—2016年武汉市将以‘沿江、环湖’为文化产业发展地标,形成“三城一环”总体格局。”市人大代表麻建雄谈到,在文化产业振兴计划中明确了汉阳今后五年琴台文化产业集聚区、汉阳古城文化旅游区、武汉新区博览功能区、华中智谷“三区一谷”的建设规划发展方向的定位。
说起汉阳文化,第一印象自然是知音文化,高山流水、伯牙子期遇知音的美丽传说。“汉阳文化的优势,在于它汇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麻代表如数家珍, 江汉朝宗,大禹治水留下踪迹;古琴知音,高山流水传播太空;屈子行呤的足迹登过龟山;三国风云的史迹也遗存于龟山……
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汉阳滨江滨湖,名山棋布,曾吸引众多文人墨客流连吟唱,留下诸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等千古绝唱。
近年来,汉阳文化产业呈迅猛的发展势头。汉江两岸开发工作获得了高度重视,形成了南岸嘴开发建设为重要支撑,拉动“三区一谷”建设态势。
然而,如何把文化变产业,一直困扰着汉阳人。
“为什么不能依托‘知音文化’发展婚庆经济呢?”市长唐良智为汉阳团代表“支招”:“试想一下,浪漫且个性的婚礼现场、极具创意的婚礼策划、中西结合的婚庆仪式、独具民族地域特色的婚庆活动……汉阳区完全可以构筑世界一流的婚庆殿堂,让所有对婚礼有浪漫憧憬的青年圆梦月湖之滨。”
市长一语中的,一时间团内代表热烈讨论起来。
的确,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婚庆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摆酒宴、拍照,而是追求新颖和潮流,尤其追求浪漫庄重而不乏个性的婚礼。
“2000多年前,月湖之滨的古琴台,伯牙子期演绎‘高山流水遇知音’孕育了家喻户晓的‘知音文化’,桃花夫人与息王殉情彰显爱情的忠贞不二也流传至今,对于拥有多种世界顶级文化的汉阳区来说,发展婚庆产业是一项不错的选择。”麻建雄代表不住点头称道。
婚庆产业作为目前最具前景的朝阳产业,所涉及的直接和相关行业至少有60多个门类,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果汉阳区以月湖为基地构建兼容中西风格的武汉知音婚庆交友中心,数个婚庆礼堂、容纳数千人用餐的婚宴酒楼,提供涵盖婚俗文化、婚纱摄影、婚庆宴席等“一站式”服务,为新人省钱、省事更省心。
“新人在我们这里不仅能体验坐花轿、锣鼓迎亲、跨火盆、背新娘、过坎坎等独具地域特色的婚庆模式,也能按少数民族的模式举办婚礼,婚庆嘉宾在见证幸福的同时,享受一场高水平的文艺演出。”胡明荣代表一脸兴奋地接话。
“武汉知音婚庆交友商业模式平时以婚庆产品展示销售为主,婚庆高峰期举办婚博会开展营销。”麻代表笑着说,正好和汉阳的国际博览中心相切合就地取材。
关注民生福祉
很多武汉人有这样的感受:随着国际博览中心的建成使用,汉阳正在快速向前“飞奔”。来到汉阳最常见的景象就是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工地。
“城市改造的背后是什么?”胡明荣代表拿起指示笔对着投影上的PPT数据说,“背后是一批批的‘城中村’改造。”
“为了汉阳的明天,我们觉得这些都值得。但是今天我想谈的是‘城中村’改造配套设施建设问题。”胡明荣所在的江堤街渔业村是最早被改造的“城中村”之一。
“2012年12月底,汉阳区已经完成17个村的土地挂牌和4个村的统征储备,二环线内全部完成土地挂牌出让,到目前为止15个村整村拆除,共拆了4万多户,有16万多人过渡在外,企业全部外迁,造成了近3万多人的失业,仅居民房屋拆迁面积就达到692.37万平方米,全区启动还建房建设522万平方米,竣工还建房面积220万平方米,近5万人入住,建成小区8个。而现在因市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未能到位等问题,致使房屋建起来了却无法入住。”说起这些问题,胡明荣几乎没有看事前准备的材料,一串串数字好像印在她的脑子里一样。
有人说,“城中村”改造就是拆、建、住三大问题。现在,在胡代表眼里,拆和建这两个最难的问题都已经完成,而最简单的“住”的问题却迟迟无法解决。
胡代表介绍,目前汉阳区城中村改造启动拆迁的有20个村,已拆除房屋面积692.37万平方米,搬迁居民4万余户,超过16万人。为了能使广大的拆迁户早日住上高品质的还建房,建设进度加快,许多小区已基本竣工。“这些老百姓在外临时租住了多年后,好不容易盼到了可以回迁入住新房了,但是由于还建小区周边的道路、供电、排水、燃气等市级配套设施没有与还建小区同步规划,导致房子建起来了,人还是不能入住。”
面对还建房内无电、无燃气、无排水的问题,老百姓只能望房兴叹。“老百姓不能入住会给社会管理带来很多问题。”作为社区书记,胡明荣直言不讳地说,“首先是不便于管理,这么多人散居在外面,怎么管?再是超期过渡费的问题,现在租房费用也都是逐年增加,这笔费用怎么办?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社会稳定问题,没有了统一管理,大批的城中村改造的人手上都拿着一笔不小的补偿款,如果管不好将是社会治安的隐患。”
一席话毕,代表们若有所思地点头,城中村系列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社会较为关注的话题,伴随着城中村改造的进行,其间也在不断地涌现出新的矛盾和问题。
代表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专班,协调相关部门对还建房建设项目所涉及到的市级配套设施建设的问题进行特事特办,并限时完成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使流散在外租房过渡的居民及早安居乐业。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对于那些还没有启动的‘城中村’建设项目,在规划之时、启动之前,就要超前规划、超前设计、超前建设,确保能够与还建房同时交付使用。”胡代表再三强调。
听了代表们争先恐后的发言,市长唐良智充满信心地说:“看来汉阳精彩还在后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