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人:徐祥
现在人大监督比较薄弱,老百姓认同度不高,不是人大不想做,而是很难做。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处理好依法监督和党的领导的关系。人大的位置怎么摆,比如人大任免权和党管干部怎么处理,关系非常复杂和敏感。所以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以这个前提为基础,人大监督就好展开。监督法出台后,很多省搞了实施办法,如果有可能,由市委出台一个落实监督法的指导性意见,人大搞一个实施办法,有了制度的保障,对推动下步工作就有了基础。人大应当有这样的权威性,是我国政治制度赋予的要求。
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建议:
第一,先迈出一步,抓住几个关键和重点问题开展刚性监督,与市委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上届人大搞过“四问”,本届又搞了一次,是迈了一步,但是力度还是不够大,还没有树立人大的权威,人大要抓住一些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刚性监督,起到案例作用、示范作用、教育作用和警示作用。现在有人讲,人大为什么管我?有人大代表认为,人大就是提意见建议。所以监督权要搞些刚性的,在干部任免、问责方面,迈出一些步子。建议在2014年选好几个题目,抓住关键事件,动一点真格。
人大有几件事是要监督的,比如“钱袋子”,现在时间短,不够深入,虽然没有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去做,但是要抓住关键问题,时间服从于质量,抓住几个关键的能起教育和警示作用的事项。比如,现在债务风险比较大。人大对这块的监督要跟上,要掌握情况,政府要主动报告,不讲是要质询的;比如雨污分流到底怎么样,那么多亿怎么投入的;比如人大任命的干部,履职情况要了解。干部任免既然是人大的职责,监督权就要配套,这点要与组织纪检部门配合,可以先从低层次开始做一些尝试。要逐步增强人大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第二,要发挥代表的监督作用。不少人大代表有时间有意识,但是参与程度不够,应当要组织好。市人大要加强对某些工作的过程性监督,深入进去。现在一些监督措施不强,没有深入进去,能不能选2、30名代表,选一个单位、一项工作,深入进去,拿出监督实效来,慢慢形成经验再拓展。
第三,人大自身能力和自身建设要加强。2014年,要抓住市委提出人大要加强监督工作的机会,选准题,提升的空间还比较大。
总的来说,人大监督还是要抓关键,要提供制度保障,与党委政府形成合力,抓大事,抓典型,求突破。这对今后人大进一步提高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意义重大,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