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千年文脉,武冈古城保护“有章可循”

来源:邵阳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黄雪辉 顾艳 分享  162025-11

千年王城,文脉绵长。近日,《邵阳市武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发布,这部专为武冈古城“量身定制”的法规,进一步厘清了古城保护的职能职责,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武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迈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新阶段。

武冈素有“千年王城、福地武冈”之誉,“两山环抱、资水绕城、渠水穿城、三城并置”的独特城池格局与历史风貌保存至今。这里不仅留存有西直街、木货街等5片历史文化街区和百余处历史建筑,更拥有武冈城墙、黄埔军校二分校旧址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以及武冈丝弦、卤菜制作技艺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守护什么:七大资源,让文脉可触可及。《条例》以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为原则,为古城保护划定了清晰的范畴。它将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武冈城墙、穿城河、近现代革命遗存及其他历史文化遗产这七大核心资源,统一纳入保护体系,并通过划分核心保护区与建设控制地带,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的保护规范,形成强有力的保护“组合拳”。

为何守护:活态传承,让古城烟火持续升腾。《条例》不仅保护有形的历史遗存,更守护那些鲜活的市井生活、文化血脉,其核心理念是推动古城的“活态传承”,让历史文化在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中生生不息,真正实现让古城活在当下,让古城的“烟火气”飘得更远、传得更久。

如何守护:多方协同,让古城保护更有温度。为确保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条例》确立了“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实施、公众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凝聚保护合力。针对古城保护中最为突出的消防安全和危房治理两大痛点,《条例》设置专门条款,为古城的永续发展扫除隐患。同时,对于破坏历史风貌的违法行为,《条例》进行了细化,依据上位法作出处罚规定,未增设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让保护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据悉,以此《条例》的实施为坚实基础,武冈市将继续深度挖掘古城文化,持续擦亮“大明芳华·锦绣非遗”等文化品牌,并力争在2028年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让千年王城在法治的护航下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