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侧记

来源:邵阳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张凤 许竹泉 分享  102025-10

雪峰云影共亭亭,平溪江畔水潺潺。在前不久召开的洞口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一场关乎绿水青山的年度“盘点”如期而至。

会场现场2.jpg

会议现场。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邵阳市生态环境局洞口分局局长向会议报告了全县2024年度生态环境“答卷”。这已是洞口县自2018年以来,连续7年专项听取审议县人民政府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监督审议彰显法治力量,这一常态化监督已成为洞口人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

脚下沾泥土 审议有底气

审议的底气,源于调研的深入。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5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年初,县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调研有序开展。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欧阳佑春亲自挂帅,联系此项工作的副主任唐晖军具体负责,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摸实情、听真声。在已建成投运的乡镇污水处理厂,调研组查看实时进出水数据,仔细询问日均处理水量、运营成本、污泥处置等关键细节,评估治污设施的真实效能。在邵阳市生态环境局洞口分局,调研组不仅仔细翻阅环境监测台账,更与一线监测人员深入交流,了解空气质量、水质监测等运行与数据研判情况,精准把脉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在县秸秆综合利用收储运中心,调研组重点考察了秸秆从收集、储存到运输、转化的全链条运作情况,为评估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在高沙镇、黄桥镇的田间地头,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重点探查秸秆综合利用的难点、畜禽养殖污染的症结,从源头上寻求治理良方。

“不看样板看现场,不听汇报问实效”,扎实的一线调研,县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况,为审议发言积攒了十足的底气。

会场议报告 法治显威力

常委会会议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报告中的一串数字格外亮眼:蓝天白云成常态——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55天,PM2.5浓度降至26微克/立方米;碧水清流润沃野——5个地表水考核断面、1个饮用水考核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达标率100%;净土丰粮稳根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8.78%,有效守护了“米袋子”“菜篮子”的安全。2024年,全县生态环境满意度位列全市第一。这份成绩单,是全县上下攻坚克难的缩影。

审议现场.jpg

委员现场审议报告。

为确保审议质量,县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在会前做足了准备:将调研中掌握的情况、发现的问题,以及收集到的各方意见建议,提前汇总并交由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认领问题、推动解决。

审议中,会议首先听取了县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所作的《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初审意见。随后,委员们、与会人大代表们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热烈。“成绩可喜,但短板不容忽视。”有委员指出,“秸秆焚烧问题仍较突出,既要严管,更要为秸秆找出路,做好疏堵结合文章。”另有代表强调,“必须打破部门壁垒形成的‘信息孤岛’,通过强化全程监管与信息公开,确保环保项目建设成效的可持续性。”这些发言直指关键,既有真知灼见,也充满了对绿色发展的殷切期盼。

会后,这些宝贵的意见建议将被系统整理,形成正式的审议意见,交由县人民政府研究办理。

监督不止步 跟踪问实效

审议意见的交办,不是监督的“休止符”,而是整改的“启动键”。县人大常委会注重建立“审议意见清单+跟踪监督回头看”机制,由环资委强化跟踪督办,定期组织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推动审议意见从“纸上”落到“地上”。以2024年度提出的关于完善协同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七个方面的审议意见为例,县政府逐项分解,压实责任:累计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网20公里,完成1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查整治;在扬尘治理方面,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全年出动抑尘车辆1600余车次……持续监督推动整改见行见效。

“人大监督不能‘一听了之’,要紧盯问题整改,一抓到底,让法治力量真正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洞口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欧阳佑春表示。下一步,洞口县人大将用好用活环境报告审议这一监督“利器”,守护好洞口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