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山腹地的洞口县古楼乡,既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更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森林乡村”。近年来,该乡人大以法治为笔、以监督为墨、以青山为卷,通过“法治护绿”行动筑牢生态屏障,助推茶旅产业深度融合,绘就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检查现场。
“古楼河的水质怎么样?沿岸有没有排污口?”6月,古楼乡人大组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30余名,沿古楼河开展1.2公里巡河督查,这是该乡常态化开展“法治护绿”活动的缩影。自活动启动以来,乡人大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组建专业执法检查队伍,聚焦大气污染、污水排放、土壤保护等关键领域,累计深入3家生产企业、8家农家乐、6户养殖专业户开展专项检查,现场解读环保法律法规,督促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对3处古树保护点进行细致排查,及时清除养护隐患,推动整改河道污染、林地侵占等问题23个。

宣传政策。
为破解秸秆焚烧、农田化肥过度使用等“老大难”问题,乡人大创新建立“包片巡查+清单销号”机制,组织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余条,提出“疏堵结合推广秸秆还田”“科学指导农药化肥使用”等解决方案。同时,依托“湖南智慧人大”平台,发动代表运用“随手拍”功能实时反馈垃圾堆积、河道污染等问题,确保环境隐患“当日发现、当日处置”,让法治力量成为生态保护的“硬支撑”。
为确保茶旅产业健康发展,乡人大多次组织代表对景区环保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质量开展督查,推动古楼驿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古楼河获评“省级幸福河湖”。如今,该乡茶旅产业年接待游客量较往年增长超50%,带动100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从事采茶、导游、民宿服务等工作,村民旅游收入实现翻番,茶农年人均增收4000余元,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生态保护不是一阵风,要靠制度管长远。古楼乡人大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年度监督重点,建立“督查—整改—回头看”闭环机制,先后推动升级3条名优茶加工清洁化流水线,实现茶叶加工“零污染”;督促全乡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古楼茶叶种植区。
今日古楼,万顷茶浪接天碧,八方游客踏青来。乡人大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好用活监督“利器”,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