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聚焦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的“期末大考”,6月27日在洞口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室严肃进行。洞口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首次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作为专项监督议题,通过调研评价、听取报告、深度审议、专题询问和民主测评等“组合拳”,对8个重要执法部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法治体检”。
首次亮晒 凸显监督公信
洞口县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监督并集中“亮晒”,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部署及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三会三文”精神的关键行动。为确保“晒”得全面、“亮”得透彻,县人大常委会周密部署,在组织保障和会前准备上下足功夫。
“我们要确保每一个部门都在监督之下,垂直管理部门也不例外。”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欧阳佑春强调。本次监督突破常规模式,首次将监督范围从单一听取政府综合报告,扩展至全面覆盖公安、交通、农业农村、文旅广体、市监、应急管理、城管等7个重要执法部门,并将生态环境分局垂直管理部门纳入监督视野,实现监督无死角。监督内容紧密围绕治安管理、食品安全、生态保护、交通秩序、文化旅游、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农业农村等民生领域,精准聚焦群众关切。
为注入监督刚性、确保督必见效,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项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主任欧阳佑春担任组长,强力督战。领导小组谋定后动,科学制定《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监督的实施方案》,构建1+8+8+6调研评价体系及“听取报告+集中审议+现场测评+整改反馈”的刚性闭环监督链条,确保全面了解法治政府建设状况和问题真整改、见实效。
会前准备阶段,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发布公告,线上线下广泛征集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县人大监察和司法委牵头,深入到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司法局、县信访局、县发改局等单位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并要求上述单位提供法治政府建设分报告,分报告既要有全县情况,还要有8个测评单位具体情况。8个调研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采取听取汇报、核查资料、明查暗访等方式进行深入调研,核查测评单位学法普法、制度建设、行政执法、营商环境、接受监督五大方面26个小项任务完成情况,走访监管对象,了解作风建设和廉洁执法情况,精心撰写调研评价报告。为常委会审议、测评提供全面、客观的参考依据。
会前,县人大常委会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监督工作调研。
专题询问 传导监督压力
“烟花爆竹非法链条怎么斩断?”“流动摊贩生计与市容如何兼顾?”……
在洞口县人大常委会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监督的专题询问现场,一个个直击要害、充满“辣味”的问题抛向应询部门负责人。此次专题询问是县人大常委会专项监督的关键环节。在听取县公安局、邵阳市生态环境局洞口分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8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后,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紧扣民生关切,不留情面发问:
安全监管短板遭质询:人命关天,应急管理局需拿出强化烟花爆竹“全链条”安全监管的具体举措。
交通秩序顽疾被追问:交通运输局被要求拿出治理高铁站前“非法拉客”及公交车、出租车、农村客运车辆“乱停乱摆”乱象的有效措施,并明确如何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
城市管理温度受关注:城管局被要求说明是否建立流动摊贩疏导帮扶机制(如划定便民摊区、提供合规经营培训),并阐述具体举措,回应法治政府建设“管理与服务并重”要求。
面对犀利精准的发问,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作出整改承诺。
针对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短板,县应急管理局承诺:将联合公安、交通、市监、城管、网信等多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压实各方责任,通过严格源头准入、高压执法处罚、强化过程管控和科技支撑方式,组织对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同时,发动社会共治,公布举报电话,落实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举报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等行为,构建覆盖全链条的安全监管体系,严厉查处烟花爆竹非法流通问题,让不法分子无处可遁。
交通运输局局长则拿出高铁站乱象整治方案:将申请调取网约车平台数据锁定证据,对违规平台及司机实施“双罚”;同时,7月下旬起联合交警、城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全天候专项整治,重点打击非法载客与乱停乱放,力争一个月内实现站前秩序明显改观。
回应城市管理温度关切,县城管局介绍了已建立的“疏导+帮扶”机制:一方面划定便民摊区(如在学校周边划定限时摊区、设立时令果蔬销售专卖区域、早夜市集中点等),为流动摊贩提供合法经营空间;另一方面重点开展摊贩燃气安全培训,预防事故风险,以此推动管理向治理转变。
15个难题直戳要害,人大代表连珠发问,句句“扎心”,部门负责人当场立下军令状,整改承诺掷地有声。这场“辣味”十足的专题询问,以监督利剑精准剖开民生症结,倒逼政府部门立行立改,成为洞口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的生动实践。
委员询问(左)交通运输局负责人应询(右)
现场测评 彰显监督权威
法治政府建设成效如何?对执法部门工作满不满意?洞口县人大常委会以“现场亮分”的方式给出了答案!
在完成紧张激烈的专题询问后,对县公安局、邵阳市生态环境局洞口分局等8个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无记名电子化满意度测评,屏幕上,“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清晰呈现。凡“不满意”票率超过30%(含)的部门,将被县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监督对象,在下一年度接受“回炉”复评!随着投票结束键按下,结果当场揭晓、大屏公示:8 个部门里,“满意率”高于60% 的有4 个单位,有 5 个单位的“不满意”率低于10% (包含 10%),有一个单位“不满意”达到了 20%。
现场公布满意度测评结果
这场动真格的测评绝非凭空打分,而是建立在详实可靠的信息基础上: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信访局、发改局等6个部门,分别从代表建议办理、行政审判监督、检察建议落实、行政复议和案卷评查、信访反映问题、营商环境优化等角度,提交了专项报告具体分析了8个部门的表现。县人大常委会派出的8个专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形成了针对8个部门的评价报告,这些报告客观公正又相互补充,为常委会的审议和满意度测评提供了全面、客观、精准的事实依据,确保了测评结果的真实性和监督的针对性。
“现场亮分”只是开始,压力传导才是核心。根据规定,这份带着“不满意率”的测评成绩单,将反馈给县委、县纪委监委和县委组织部,作为评价相关部门工作实绩、领导干部履职表现的重要参考依据。这意味着,测评结果不仅关乎“面子”,更直接挂钩“位子”,倒逼部门真抓实干。
“过关”不等于终点,而是整改攻坚、兑现承诺的新起点。会后,县人大常委会将梳理审议意见和调研发现的问题,集中交办整改清单。在整改攻坚期,县人大各调研组和监察司法委将化身“督办员”,挂牌跟踪、销号管理,倒逼每个问题彻底整改、每项承诺“落地见效”,这场“现场亮分”激发的监督压力,最终将转化为法治政府建设蓝图上一个个清晰可见的奋进坐标。